首页 > 酒店新闻 > 酒店行业动态

BG视讯|官方网站|鄂尔多斯:精准发力 决胜脱贫攻坚战

发布时间:2025-10-17 11:22:42    次浏览

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崭新民居,一条条干净整洁的小油路,一个个特色产业基地,处处彰显着活力和魅力。穷山僻地成过去,柳暗花明又一村;致富门路一齐开,贫困群众乐开怀。随着一幅幅脱贫攻坚的生动画面在鄂尔多斯大地徐徐展开,共奔小康的梦想正逐渐展现出令人欢欣鼓舞的现实模样。今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2016年在全区率先实现国家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杭锦旗摘掉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帽子;2016—2019年市标准下贫困人口实现年均增收20%以上。目标明确坚定,话语掷地有声。全市上下紧盯目标、精准发力,在决胜脱贫攻坚战的道路上劈波斩浪、奋勇前行,让蓝图逐一变为可感可触的丰实。机制推动政策护航我市把扶贫开发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厉兵秣马,誓要决胜。随着工作的深入,相关机制不断健全完善,政策体系也逐步建立起来,以“精准”护航脱贫攻坚。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调度脱贫攻坚工作。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作了调整,全市脱贫攻坚推进组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协调小组顺势成立,各旗区也都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并逐级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进一步压实了责任,传导了工作压力。立足顶层设计,我市“精耕细作”,统筹谋划,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强势出台:制定出台《鄂尔多斯市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明确脱贫任务,同步出台产业就业脱贫、易地扶贫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教育资助脱贫、医疗保障脱贫和社会兜底脱贫等“六个一批”扶持政策;印发《鄂尔多斯市易地扶贫搬迁方案》,明确搬迁方式、补贴标准和后续产业扶持政策,全面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印发《关于推进“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的实施方案》,积极动员民营企业参与帮扶嘎查村;印发《关于2016年全市精准扶贫实施新农合优惠报销政策的通知》,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纳入新农合系统,全面落实市级医疗扶贫政策;印发《鄂尔多斯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市领导包联旗区苏木乡镇嘎查村及贫困户推进精准扶贫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地市级领导干部对接帮扶的带头作用;印发《鄂尔多斯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市直属党政机关企事业党包联嘎查村及干部帮扶贫困户工作的通知》,对全市市直党政机关定点帮扶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全面开启精准帮扶工作;印发《关于市、旗两级干部下乡驻村“推进‘四个全面’、加强重点工作落实”工作推进组同时兼任脱贫攻坚推进组的通知》,把扶贫攻坚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同步考核…… 市级层面共制定出台20多项制度,各旗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易地扶贫搬迁方案以及“1+n”配套措施也已基本制定出台,全市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建立起来。政策保驾,步子迈得更大,全市上下全心投入到扶贫的生动实践中,确保精准扶持措施一一落到实处。精准识别精准施策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想精准施策,首先要解决“帮扶谁”的问题。我市围绕“六个精准”,把贫困人口的认定识别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做到了贫困标准清、贫困人口底数清、贫困人口扶持措施清。在实施国家标准线的基础上,我市建立健全扶贫开发和低保政策两项制度,将人均纯收入低于市农村牧区低保线(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4968元)的人口纳入市扶持政策,进一步扩大了扶持范围,使更多低收入农牧民受益。多次组织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严格按照“两公示一公告”九步法识别贫困人口,对审计发现文件进行及时整改,对识别贫困户情况进行反复核实,确保准确无误。同时,建立完成国家标准下贫困人口和市低保线下“两本台账”,并建立全市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扶贫动态化、精细化管理。截至3月底,全市识别国家级贫困人口5220户13047人,市标准贫困人口13593户33918人。确定了“帮扶谁”,接下来的关键便是“怎么扶”的问题。我市精准滴灌,因地因户制宜,突出“授人以渔”,为贫困农牧民致富增收提供新动力、注入新活力。今年,市旗两级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3560万元,其中上级扶贫资金4252万元,市本级专项扶贫资金13250(不包括易地扶贫搬迁1.66亿元)万元,旗区投入26058万元,确保扶贫项目实施精准。扶持产业就是扶根本。我市不断探索新路径,创新产业扶持新机制,切实加强产业脱贫。紧紧围绕肉羊、肉牛、生猪、绒山羊、乳业、家禽水禽、獭兔、果蔬食用菌和林沙等优势特色产业,把产业规划精准到村到户,确保每个贫困嘎查村有1—2个产业发展项目,有条件的贫困户至少有1个增收项目。目前全市共计产业扶持贫困人口34740人,其中国贫人口11155人。主要实施两个项目,即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工程和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到村到户项目市旗两级已发放资金13018万元(市财政专项资金6500万元),扶持贫困人口31670人,其中国贫人口10093人。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发放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49569万元,扶持农牧户11508户(其中贫困户5013户)。两个项目的实施,切实激活了脱贫致富的“一池春水”。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市扶贫工作的主要抓手。全市共计精准识别出易地扶贫搬迁3922户、9943人,其中集中安置1081户,分散安置2841户,年内要实现搬迁脱贫。我市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市财政落实专项资金1.66亿元,各旗区已经落实易地扶贫搬迁资金9314万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东胜区、达拉特旗、乌审旗、杭锦旗、鄂旗和鄂前旗易地搬迁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全市集中安置1081户全部封顶。全市分散安置2841户,其中自建房屋2541户,进城购房224户,自主搬迁和投靠亲友78户;所有自建房全部开工,除19户没有封顶外已经全部封顶。具备入住搬迁条件的户数为1883户,占开工建设户数的52%;已经入住897户,占具备搬迁入住户数的47.6%。“绿色”脱贫也是一条颇有成效的路子。我市注重绿色发展,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建设相结合,积极帮助贫困户发展经济林和其他林沙产业,免费提供经济苗木15.9万株,种植经济林3360亩,惠及贫困户807户,其中国贫户393户。全市已雇佣贫困人口为护林员、草牧场看护员141人,其中国贫人口41人;旗雇佣20人,其中国贫人口5人,让贫困人口在生态建设中受益脱贫。此外,我市在教育、医疗、社会兜底扶持等方面再加力度,方方面面助力扶贫工作。全市已投入教育扶贫专项资金1022万元,救助贫困学生5962人(国贫1319),其中救助贫困大学生2063人(国贫616),救助高中及高中以下贫困学生3899人(国贫703);为国家标准下贫困户配发“健康小药箱”,六个旗区设立了医疗救助基金,各旗区已经落实医疗专项扶贫资金1109万元,救助贫困人口1434人,其中国贫人口710人。全市出台对低保贫困人口给予养老缴费补贴的具体政策,建设幸福养老院35处,目前已经入住幸福养老院贫困人口145人,其中国贫人口76人。统筹力量探索创新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凝聚更多共识和力量。在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加强政府专项扶贫的同时,我市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积极推进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统筹聚合了“谁来扶”的合力,继而精准出击,拳拳有力。加强党政机关定点帮扶。目前,全市各级帮扶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9478.2万元,其中直接投入资金4127.6万元,投入物资折合5350.6万元。共计引进项目261个,帮助农牧民新修道路1183.4公里,打井1021眼,架电497.7公里,新增水浇地23516亩,购置农机具627台(套),建设棚圈26.8万平方米,购置牲畜6.8万头(只),资助贫困学生223人、34.6万元,开展培训109场、4689人次,开展大病救助183人。党政机关做到了帮扶贫困嘎查村、贫困户全覆盖。着力开展行业扶贫工作。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协调各有关部门,优先在贫困地区安排实施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项目,提升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惠及所有贫困人口。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开发行动,40个苏木乡镇、106个嘎查村与120个驻地企业结成村企结对共建对子,85个企业与帮扶嘎查村签订了《民营企业精准帮扶村(嘎查)协议书》。目前各企业已投入种养殖业等项目资金6268.1万元。工作在路上,创新就不会停止。结合市情实际,我市在脱贫攻坚中积极探索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模式,为精准脱贫注入活力,使得精准扶贫效应不断扩大,加快了脱贫攻坚步伐。建档立卡工作中,市扶贫办统一设计制作了《扶贫手册》,在开发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手机app,让帮扶单位、驻村干部、帮扶责任人适时通过手机上网更新贫困户帮扶情况,实现了精准扶贫数据动态化管理;在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过程中,鼓励与城镇去库存相结合,全市共计实施货币化补偿进城购房217户;在产业扶贫方面,各旗区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创新扶持,伊旗投入10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扶持各苏木乡镇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发展产业项目,采取折股量化的办法,为1786户贫困户分红,达到稳定脱贫;杭锦旗依托专业养殖合作社,通过扶贫资金为贫困户入股,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协议、订单,共扶持带动贫困户800户。在引导社会扶贫方面,积极引导企业参与脱贫攻坚,我市亿利集团在杭锦旗投入2000多万元,为每户国家标准下贫困户免费发放基础母羊10只,积极参与独贵塔拉镇杭锦淖尔村扶贫移民新村建设,为31户贫困户每户补贴5万元。路在脚下,希望在前。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精准发力,就一定能够决胜脱贫攻坚战,让每个贫困农牧民都能绽开喜悦的笑颜,让全面小康的幸福阳光洒遍每个角落!